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
為遏止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氾濫導致金融風險升溫,醫療電動床補助「一行三會」決心攜手祭出多項「緊箍咒」:包括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統一槓桿要求,並禁止資管產品間相互投資的多重套利行為等,堪稱史上最嚴格資管產品規範。
新浪財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為規範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業務,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及其他相關部門已就此進行討論並將推出新規。
知情人士表示,新規中明確提出資管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等於進一步壓縮資管規模。
此外,明確禁止資管產品直接或間接投資「非標準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亦不可承諾保本保收益以吸引投資者,並且統一要求金融機構按照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
對結構化產品,新規將統一槓桿倍數,分別為固定收益類3倍、股票類1倍、其他類2倍。新規中擬禁止資產管理產品利用彼此間相互投資,放大槓桿的高風險操作行為。
知情人士稱,新規上路後,未來非金融機構未經許可不得自主發行、銷售、代銷資管產品。而其他理財公司或是互聯網金融平台發行的相關理財產品,也將進一步整頓和清理。至於市面上已有的資產管理產品將採「到期不續」,新產品則需嚴格遵守新規。
近幾年中國金融機構為發展業務,積極推廣資產管理產品。為了減少資產增值之後的風險提撥金額大增,銀行紛紛將理財電動按摩床產品轉往表外資產,使得信用加倍擴張。
目前人行並未針對銀行表外理財或是資產管理產品的規模公布官方數據。不過報導統計,根據銀行的財報分析,至2016年12月末,銀行業表外理財資產恐逾26兆元人民幣,規模相當驚人。
事實上,人行早已關注到銀行表外理財激增的風險,並從去年起頒布一系列降低金融市場槓桿、抑制資產泡沫及加強銀行表外業務監管的政策。去年10月,人行宣布將要將銀行表外理財業務,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廣義信貸範圍,以便評估信貸增長和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人行此舉不僅加強理財產品的管制,也能全面掌握理財產品的規模。
醫院電動床推薦
3DF64797AC410315